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 >你不知道的姑苏 正文

你不知道的姑苏

来源:蓝琛资讯网   作者:综合   时间:2024-03-28 16:48:09
“上有天堂,不知下有苏杭”,姑苏

这话是不知奶茶成精了范成大说的。

范成大最为世人熟知的姑苏是他的《梅谱》,

自古以来爱梅之人很多,不知

“疏影横斜水清浅”的姑苏林逋算第一的话,

范成大可以排第二。不知

南宋 白釉月影梅盏

观复博物馆藏

范成大是宋时平江府人,也就是不知今天的苏州。

彼时,姑苏不管是不知杭苏还是苏杭,都是姑苏人间天堂。

人是不知有惰性的,所以才有了

“暖风熏得游人醉,姑苏直把杭州作汴州”,不知

也因为有惰性,逐渐丧失了战斗的决心,

内心还存一丝侥幸,奶茶成精了

觉得或许偏安江南,可以继续歌舞升平。

只是遇到了

连欧亚大陆都可以横扫的蒙古铁骑,

这些都是一厢情愿,苏杭又怎能幸免。

当联蒙灭金的宋理宗的头颅

被蒙古的杨琏真伽做成了酒器,

留给后人的是满怀悲凉的一声叹息。

宋理宗画像

直到朱元璋攻占元大都,

宋理宗赵昀的头颅才在皇宫中被找到,

洪武二年以帝王之礼葬于南京应天府。

次年,归葬绍兴永穆陵。

随着理宗头颅回归的,还有姑苏的繁华。

据记载,明洪武年间,

全国一年的夏税秋粮总计2943万余石,

仅苏州就280.9万余石,

将近十分之一,而浙江一省才275.2万余石。

作为“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究竟是何等模样?

我们就随仇英的画笔

看看明朝中晚期时姑苏的活色生香。

姑苏城外,春暖花开,“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牧牛的小童横笛一曲,曲风轻快过田垄。

明代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辽宁省博物院藏

“处处儿童吹柳笛,扶持春事到清明。”柳条萌芽时,最容易抽条,柳笛声声,是自然的馈赠。

少年不识愁滋味,连放羊也可以放出乐趣,“忙趁东风放纸鸢”,春风可托,终共白云飞。

春风沉醉,牛羊也自在。嬉笑打闹过后,就在柳阴下酣眠,好不惬意。

儿童悠闲自在,娱乐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姑苏城外,一个草台班子正在演出,台下观众可谓是摩肩接踵。

要知道明朝在建立之初,是不许草台班子唱戏的。朱元璋在洪武二年就下令唱戏都得是国家的戏班子,洪武到永乐年间对所有的演出管理得非常严。这样做,是为了打压元文化,复兴宋文化,反映到器物上,就是元代的青花,有很多人物故事,比如萧何月下追韩信、鬼谷子下山、三顾茅庐、细柳营等,而到了明朝初年器物上的人物都消失了。

这边厢在唱戏走台,赢得阵阵喝彩,那边厢在上演“武林对决”,也是惊呼声连连。

而更贵族更高雅的运动打马球算是一个吧。

越接近城里就越热闹,有人赶着去宰羊,有人忙着去卖柴。

“烹牛宰羊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饮不饮酒另说,宰杀猪羊是真的乐,毕竟大家都有钱赚嘛。

有消费才有市场,市场的繁荣背后是消费的给力,您瞧只是衣裳鞋履一项,不光有卖源头产品——丝线布匹的,还有染坊,有成衣店,有各色鞋店。

还没有进城,就已经眼花缭乱,等进到城中,才明白什么叫活色生香。

日常所需柴米油盐市场供应充足。

吃食馃子一应俱全,鸡鸭鱼肉样样鲜美。

当然酒是不能少的,当垆卖酒的就算不是卓文君,生意也是一样好。店里没有门庭若市,但送酒不能停,这不张员外家才定了一批酒,老板守店,伙计推了满满一车,送酒去了。

打家具、盖房子还有杯盘碗盏,能想到的都能买到。

不仅日常消费繁荣,文化生活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看看书,品品画,弹弹琴,还有比这更惬意的吗?

而且形成了产业链,有卖古玩字画的、现场画画的,还有装裱书画的,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收藏热果然名不虚传呀。

我们知道宋代出版业发达,殊不知明代书籍出版更胜一筹,达3.5万余种,远远超过宋元时期的出版数量,有官刻书、家刻书也有坊刻书。

说到家刻,苏州袁褧嘉趣堂刻《六臣注文选》,光勘校就花了16年。而坊刻,相当于是私人印刷厂,规模最大,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各种题材的书籍应有尽有。

苏州就是当时的书坊集中地,不管是士大夫还是小市民,都能找到自己有兴趣的书。

读书养性,听曲怡情,更何况,姑苏出美人,陈圆圆、董小宛、柳如是、李香君,哪个不是如雷贯耳、倾国倾城。

人杰地灵,姑苏,诚不欺我。

难怪连出了名的“爱咋咋地”的苏东坡

到了苏州也想醉卧温柔乡,

“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啊。

标签:

责任编辑:娱乐